電動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在電池電量較低的時候只能通過充電或者換電來滿足整車行駛動力要求。而充電與換電是兩種不同的補電方式,充電有交流慢充、直流快充、無線充電、增程式發電等,是在電池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充電;而換電是單純的將電量低的電池替換為滿電電池。這兩者之間各有優缺點,其技術手段和要求也存在一定差異。就充電技術而言,目前市場已經很成熟了,充電器硬件、軟件、充電線等均有較為完善的研發和供應體系,同時也經過了大量的實踐認證。隨著整車續駛里程需求的提高,電池容量也在逐漸提升,同時用戶對于充電速度、充電效率的關注也逐漸加強。因此,就目前來說,電動汽車充電技術已經進入了優化和提升的環節,通過進一步提升充電設施軟、硬件技術,可以優化充電效率,提高充電速度,同時往更智能、互聯和共享化方向發展。而就換電技術而言,對于用戶來說,可以直接跳過漫長的充電過程,通過更換滿電電池實現快速補電。早在2013年6月Tesla就發布過換電技術,號稱可以在90s內完成電池更換,但后來證明這不過是Tesla的營銷手段而已,到14年了仍未實現90s換電。當下換電技術之所以再次成為大家熱點討論的話題,主要源于某新興車企再次把換電技術推到大眾的視野中,以此來迎合當前純電動汽車充電時間較長的痛點。但是從客觀角度來說,換電技術仍然存在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換電安裝可靠性低換電操作需要對安裝在整車上的高壓電池包進行拆裝,而頻繁的電池更換如何保證電池與整車的高、低壓線束和接插件的可靠性和匹配性?特別是高壓接插件的密封性,頻繁的接插件插拔會導致接插件密封性和可靠性下降,所以在高、低壓接插件的運用上,會盡量避免過多的重復插拔導致機械性能下降。換電安裝可靠性降低對于整車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換電站的建設、運營和維護困難技術的實現需要建立在具備盈利價值的基礎上,而換電站的建設對于企業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目前市場上的電動汽車電池五花八門,標準不一,即使同一個廠家的不同車型使用的電池也不一樣,種類繁雜。對換電站的換電設備要求較高。同時,換電站的建設在用地成本,人員維護成本,建設分布,安全等級等方面投入巨大。換電技術的實現不僅存在一些外部的因素,其技術成熟度和可靠度也是目前制約之處。因此,就當前市場而言,我認為電動汽車充電比換電更容易實現。不過,隨著電動汽車的發展,未來實現統一的電池尺寸規格,智能化、共享化程度更高之后,換電技術可能會迎來屬于它的春天。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