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的古鎮 老街上聆聽悠長歷史
震澤,走馬師儉堂
江蘇吳江的古鎮震澤有“吳頭越尾”之稱,小橋流水老街的古鎮風貌,精美異常的古建筑師儉堂是該地的標志。
進入震澤,按著當地人的指點走到一條傍河的老街寶塔街上,沿著這條老街由西往東走,便能看到師儉堂。
震澤
這座師儉堂,從街面上看過去并不覺得特別,但走進去以后才發現果真有點與眾不同。師儉堂的主人本姓徐,是震澤的望族。亦官亦商的徐家,一座宅院占地二千多畝,共有大小房屋一百四十七間,卻取了個堂名叫師儉,有人說是崇尚節儉之意,我倒寧可相信主人是別有深意的。
師儉堂的第一進和第二進臨河而筑,是徐家經營大米生意的場所,現在擺放著一些大米的量具,供人參觀。第二進與第三進之間隔著的就是寶塔街,街從堂中過,一宅之內有街有河,這種格局在別的古鎮也不多見。最奇特的是第五、六進的側廂建有石庫門,門厚閂粗,雖說功用是和江南古建筑常有的石庫門做大門一致,起防火防盜之用的,但因為在樓上建,就顯出師儉堂的與眾不同了。師儉堂集河埠、行棧店鋪、街道、廳堂、花園、內宅于一體,有人說它的規模甚至要超過蘇州周莊的沈廳。
從師儉堂出來以后東行200米,可以看見一座寬大的石拱橋,橋旁就是慈云寺和慈云寺塔,這座總高38.44米的慈云寺塔,在河網密布的江南,兀然獨立,不僅是震澤,也是吳越交界地帶的標志。相傳孫權之妹孫尚香懷念劉備而建,稱望夫塔。塔內有木梯可拾級而上,外有圍廊供賞風光,每于夕陽紅照之際達其第五層,北望洞庭,南瞰麻溪,令人心曠神怡。謂之慈云夕照,為震澤八景之最。
還有一處必去的景點是禹跡橋,坐落在寶塔街東、慈云寺前,南北走向,拱形單孔。清康熙年間為紀念大禹治水而建,和慈云塔一道為震澤鎮標志,電影《林家鋪子》和《一盤沒有下完的棋》都將此景入鏡。
【探春指南】
震澤在318國道旁,為江浙兩省交界處,經318國道到浙江的車都路過震澤。中山北路1015號公交長途客運有限公司上海站早上07:55和中午12:30有直達震澤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