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身電子穩定系統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車身電子穩定系統的發展歷程可追溯到上世紀 80 年代。

1983 年,博世的工程師就著手研發減少車輛打滑失控的系統。他們鉆研當時的 ABS 系統,打算用相似科技控制車身動態,歷經十多年,于 1995 年推出首個車用電子車身穩定系統。

與此同時,德國奔馳在 80 年代晚期也開展類似系統研發。1992 年,博世和奔馳達成協議,計劃 3 年內合作完成電子車身動態系統并推向市場。

1995 年,奔馳與博世在 S 級車型上搭載 ESP 系統,最初只在頂級 V12 車型配備。之后,級別更小的車型也逐漸受益。

在發展過程中,牽引力控制系統是 ESC 的前身。1987 年,奔馳和寶馬最先在汽車上裝備牽引力控制系統,其通過對每個車輪施加不同制動力和驅動力保持牽引力,但設計初衷并非輔助轉向。

后來,三菱裝備的 ASTC 使牽引力控制系統進一步進化,與現代的 ESC 系統大體一致,目的包括幫助駕駛者在過彎時讓車輛按預定路線行駛。

目前,ESP 在歐美等國家已成為汽車標準配置被強制安裝。在德國,超過 70%新注冊車輛配備 ESP。高檔車上 ESP 是標準配置,中檔車裝配率迅速提高,緊湊型車稍低。大眾汽車做得較好,十幾萬的速騰也將 ESP 作為標配,還裝備在甲殼蟲、Golf GTI、輝騰邁騰、途銳等全系車上。

裝備 ESP 系統的車輛,發生意外時重傷率能降低 25%,死亡率降低 35%。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榮威i5
榮威i5
6.89-9.09萬
獲取底價
探岳
探岳
19.89-25.99萬
獲取底價
紅旗HS3
紅旗HS3
14.58-19.58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判斷一輛二手車是不是噴漆車,可以通過多種方法綜合考量。首先可在光線充足處,以平行視角觀察漆面有無不規則波紋、微小灰塵,查看是否存在色差;用手觸摸感受車身質感是否均勻,有無砂紙打磨痕跡;還可敲擊車身聽聲音是否一致。此外,留意車身邊緣、裝飾條和
車輪轂噴漆加上工時費的費用大概在 200 元到 6000 元左右。這一價格區間跨度較大,主要是因為其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車型不同,普通品牌 10 萬以下車型單個輪轂翻新修復約 200 元,而寶馬 5 系輪轂修理價格可達 3000 - 600
奧迪 Q5L 45 不同配置的價格差異較大。從 2025 款奧迪 Q5L quattro 45 周年典藏版來看,45TFSI 豪華動感型指導價 39.98 萬元,45TFSI 臻選動感型定價 42.98 萬元,兩者差價 3 萬元。不同配置車
汽車噴漆常用的漆品牌眾多,如PPG、巴斯夫、艾仕得、立邦、新勁等。PPG歷史頗為悠久,自1883年始建后業務不斷拓展;巴斯夫作為全球領先的化工企業,在汽車涂料領域成績出眾;艾仕得由原杜邦高性能涂料更名而來,是涂料系統供應的佼佼者;立邦進入中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