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市"東升西降":中國車企三季報逆勢領跑
**全球車市"東升西降":中國車企三季報逆勢領跑**
2025年全球汽車行業格局正經歷深刻重構。前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中國車企在銷量、營收、研發投入等核心指標上全面超越傳統跨國巨頭,而德系、日系、美系車企則普遍陷入利潤大幅縮水的困境。這一結構性變化,標志著以比亞迪、奇瑞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已從“追趕者”蛻變為全球車市的“領跑者”。
**銷量與利潤:中企雙線突破,外資巨頭集體失速**
比亞迪以326萬輛的全球銷量穩居行業前三,與排名第四的福特僅相差5萬輛,展現出沖擊全球前三的強勁勢頭。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前三季度凈利潤達233億元,與奇瑞(144億元)共同成為全球僅有的兩家凈利潤超百億元的整車企業。相比之下,奔馳、大眾、本田利潤降幅均超過50%,豐田利潤下滑16%,傳統巨頭的盈利韌性正被電動化轉型的高成本持續侵蝕。
**研發投入:中企“加倉”技術,外資收縮戰線**
中國車企在技術投入上展現出戰略魄力。比亞迪前三季度研發費用高達437億元,同比增長31%,相當于其凈利潤的1.87倍,研發強度(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達7.7%,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反觀大眾、寶馬研發費用分別下滑9%和15%,反映出外資車企在電動化與燃油車業務平衡中的被動局面。這種“中進西退”的研發格局,將進一步拉大中國企業在智能化、電池技術等領域的領先優勢。
**結構性分化:海外市場成增長新引擎**
中國品牌的全球化布局進入收獲期。比亞迪海外銷量突破70萬輛,同比激增132%,占其總銷量比重升至21.5%;奇瑞、吉利等品牌在東南亞、南美市場同樣增速顯著。與此同時,德系、日系車企在中國這一最大單一市場的份額持續萎縮,大眾ID系列前三季度在華銷量同比下滑12%,本田電動化車型占比不足15%,傳統巨頭在關鍵市場的轉型滯后加劇了其全球業績壓力。
**行業啟示:從“規模紅利”到“技術紅利”**
中國車企的崛起并非僅依賴市場規模,而是通過“技術-市場”雙循環實現的質變。比亞迪將研發費用集中于e平臺4.0、刀片電池二代等核心技術,推動高端品牌仰望、方程豹銷量同比增長83%;奇瑞通過火星架構超混平臺實現混動車型成本下降20%。這種以技術創新驅動產品升級的路徑,正重塑全球汽車產業的價值鏈競爭邏輯。
2025年作為汽車行業電動化轉型的關鍵節點,中國車企憑借前瞻性技術投入和全球化布局,已建立起從銷量到利潤的全維度優勢。而跨國車企若無法在下一代技術研發和區域市場策略上實現突破,“東升西降”的行業格局或將進一步固化。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