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提一個月的理想L8在地庫上演“智能驚魂”——自動泊車功能竟直接撞墻致保險杠損毀,更令車主感到蹊蹺的是,事故后關鍵行車記錄被理想后臺悄然刪除,客服回應“不能依賴智能”的推諉態度,將這家造車新勢力推上輿論風口。

事件經過
7月10日,北京的一位理想L8車主向理想汽車客服反饋,其新購買的理想L8在地下車庫啟用自動泊車功能時,車輛撞向墻面導致前保險杠破裂。令人意外的是,客服未對事故原因展開調查,反而強調“不能依賴智能”,并要求車主將車輛送檢。次日,當車主按流程索要行車記錄儀視頻以厘清責任時,發現事故前后30分鐘的關鍵影像已被理想汽車后臺系統自動刪除。

7月15日,理想4S店工作人員上門檢測后,僅確認“保險杠物理損壞”,但以“后臺沒有數據”為由拒絕處理。對此,車主提出了三點質疑:第一、自動泊車功能缺陷,為何讓用戶擔責?第二、后臺擅自刪除行車記錄,是否刻意銷毀證據?第三、客服態度敷衍,理想如何保障車主安全?

車企反饋:沉默中的數據迷局
目前,由汽車后臺數據引發的糾紛越來越多。在理想汽車官網公開的《理想汽車購買協議》和《理想汽車用戶隱私政策》中,雖然提到了數據收集的條款,但未明確保存期限和用戶調取權限。當用戶想要調取相關數據時,就遇到了重重阻礙,變得無從下手。理想4S店工作人員的一句“后臺沒有數據”,無疑加大了取證和維權的難度。

截至車主在互聯網平臺發帖前,理想汽車官方尚未就“后臺刪除行車記錄”及“自動駕駛責任界定”等問題作出正式回應。那么問題來了,就目前的情況,車主除了通過互聯網平臺發帖,還有其他更好的維權方式嗎?
律馳駕道觀點
一、自動泊車功能缺陷,責任該誰擔?
本次事件中,最直接的爭議焦點在于自動泊車功能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由此引發的責任歸屬問題。
車主認為,既然是車輛自帶的自動泊車功能導致的事故,那么責任理應由車企承擔。然而,客服的回應卻是“不能依賴智能”,這種態度無疑加劇了車主的不滿和外界的質疑。
自動泊車作為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一部分,其核心價值在于提高泊車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若該功能存在缺陷,導致車輛在正常操作下發生事故,車企顯然難辭其咎。車企有責任確保其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對于因產品缺陷導致的事故,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此外,車企還需對自動泊車系統進行全面審查和改進,以防止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
二、后臺擅自刪除行車記錄,是否涉嫌刻意銷毀證據?
事故發生后,車主發現關鍵行車記錄已被后臺系統自動刪除,這一行為立即引發了關于車企是否刻意銷毀證據的猜測和爭議。
行車記錄作為事故現場的重要證據,對于厘清責任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車企擅自刪除行車記錄,無疑加大了車主的維權難度。
從法律角度來看,車企無權擅自刪除用戶車輛上的行車記錄。這些記錄不僅關乎車主的個人權益,也可能成為事故責任認定的關鍵證據。車企若未經車主同意或未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刪除行車記錄,很可能被視為刻意銷毀證據,從而面臨法律上的不利后果。此外,車企應建立完善的數據管理制度,確保用戶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因數據管理不當而引發法律糾紛。
三、客服態度敷衍,理想如何保障車主安全?
在事故處理過程中,理想汽車客服的回應態度也成為了爭議的焦點之一。客服強調“不能依賴智能”,并要求車主將車輛送檢,但未對事故原因展開調查,也未給出明確的解決方案。這種敷衍的態度讓車主感到失望和憤怒,也引發了外界對理想汽車售后服務質量的質疑。
客服作為車企與車主之間的橋梁,其態度和行為直接關系到車主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在事故處理過程中,客服應積極響應車主的訴求,展開全面的事故調查,并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會加劇車主的不滿和信任危機。理想汽車應加強對客服團隊的培訓和管理,提高其專業素養和服務意識,確保車主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和支持。
同時,車企還應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為車主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服務保障。
汽車法律糾紛,就找律馳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