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底的上海,蔚來總部氣氛凝重。創始人李斌面對數十位車主,耐心回應每一個尖銳問題。就在幾天前,蔚來宣布全系車型標配100度電池包,起售價不變,相當于變相降價3.8萬元。
這一決策讓老車主們感到被“背刺”——有人剛提車8個月,愛車賬面損失就高達17萬元。社交媒體上彌漫著失望情緒,許多用戶在李斌的賬號下留言表達不滿。

價格調整背后的戰略轉型
蔚來此次價格體系調整堪稱公司歷史上重大決策。主品牌車型標配電池從75度升級到100度,556677車型租電價格統一上調3.8萬元。
蔚來總裁秦力洪解釋,這實質上是將終端各種折扣、贈送權益等“暗降”做官方梳理,讓銷售與用戶溝通更簡潔。李斌坦言,過去的價格體系過于復雜,“有人說咱們的優惠政策得用A4紙才能列明白”,這讓不少潛在買家望而卻步。
這次調整不僅簡化了購車流程,更旨在提升市場競爭力。隨著新ES8作為品牌旗艦車型重新定位,整個產品線也需要相應調整,以保持品牌形象統一。
老車主的損失與企業的兩難
降價政策一出,老車主群體反響強烈。一位2024年底購買蔚來ES8的車主發帖稱,僅8個月時間,賬面損失高達17萬元。這種貶值速度在燃油車時代幾乎不可想象。
車主王先生剛入手一輛蔚來ET5旅行版,落地價35.8萬元,如今同配置車型直接降價2萬元。他無奈地表示:“當初選蔚來,就是信了它‘高端不降價’的說法,還有‘用戶企業’的理念,現在感覺被‘背刺’了。”
面對用戶質疑,李斌在溝通會上表示:“有老用戶勸我‘不要太在乎他們的感受,蔚來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這句話既透露出無奈,也表明了企業的選擇。

千億虧損下的生存抉擇
蔚來至今仍未走出虧損泥潭,累計虧損已突破1000億元,2025年一季度凈虧損達68.91億元,同比擴大30.19%。
李斌直言不諱地對比了蔚來與特斯拉的處境:“特斯拉可以虧16年,你們覺得市場會給我們虧16年的可能性嗎?那不可能。” 他補充道:“中國的媒體和老百姓,對于虧損這件事情容忍度也沒那么高。”
銷量數據也反映了蔚來面臨的挑戰。2025年7月,蔚來汽車銷量達2.10萬輛,其中主品牌交付1.27萬輛,樂道品牌交付5976輛,螢火蟲品牌交付2366輛。相比之下,競爭對手表現更為亮眼——理想L系列月均交付超2.5萬輛,2025年上半年問界M系列交付超15萬輛。
補償措施與財務考量
為緩解老車主情緒,蔚來推出了補償措施。2025年1月1日至8月28日期間提車的用戶,可獲得6000元煥新禮金券,用于增換購蔚來新車。
李斌解釋選擇煥新券是因為這是“用將來的毛利去做這個事情”。他算了一筆賬:如果有十萬用戶拿到煥新券,五年內大概要花6個億。這種補償方式不會影響當期財報和過往財報。
李斌強調:“一旦要改當期財報和往期財報,基本上是‘滅頂之災’,做任何補償都要去回溯。” 這一解釋揭示了企業財務處理的復雜性和限制。

市場競爭下的必然選擇
蔚來此次降價也是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隨著樂道L90以26.58萬元定價上市,若主品牌仍保持高價,將與自家新品牌形成直接競爭。
李斌在媒體溝通會上表現得很務實:“如果今天蔚來還是擺著一個高價,或者一個更高的毛利率,從經營的角度上有它的一個好處,但從量價關系的看,(目前的定價)肯定是比較容易看到市場競爭的。”
他進一步坦言:“如果蔚來繼續保持高價,很難參與市場競爭”。這話翻譯成普通話就是:特斯拉和比亞迪的價格戰打得實在太兇了,蔚來不得不加入這場混戰。
企業生存與用戶利益的平衡
李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去年到今年,也有很多公司經營不下去了。我其實無法想象,如果我們蔚來經營不下去了,很多東西在向好,但是我們仍然離盈利還有距離”。
一些車主表達了理解。鄭州車主趙女士2023年購買了蔚來ES6,雖未直接受降價影響,但也關注到其他車主的困境。“說實話,我也怕蔚來真的經營不下去,到時候換電、售后這些服務都沒了,損失會更大”。
李斌強調:“把公司做好,才是對80萬用戶的責任”。在經營過程中“沒法照顧到每個用戶的利益,只能做對總體最合理的決定”。

結語
李斌承諾將研究換電券折扣等替代方案,但前提是不影響當期財報。蔚來全新ES8開啟預售僅一天,訂單熱度就超過了此前爆款的樂道L90。
到今年年底,大三排SUV銷量榜單將發生明顯變化。李斌預測:“現在前十里只有樂道L90一款純電,接下來純電的占比肯定會大幅提升。”
市場競爭從未如此激烈,企業生存與用戶權益的平衡之道,仍在考驗著每一位創業者。
話題互動:你覺得車企降價求生是否應該顧及老車主感受?
支持:企業生存是關鍵,只有健康發展才能服務更多用戶;
反對:降價背刺忠實用戶,會損害品牌信譽和消費者信任;
中間立場:企業應平衡新舊用戶利益,通過更好補償方案尋求諒解。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