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一則“寶馬官方宣布最早2027年全面放棄傳統4S店模式,轉向直營銷售”的消息在社交平臺發酵,尤其在汽車討論圈引發激烈爭論。從網友觀點來看,既有對“告別4S店加價、套路”的期待,也有對消息真實性的質疑,更有圍繞“直營模式可行性”“經銷商出路”的深度探討,讓這場關于豪華車企銷售模式變革的討論充滿分歧。

消息最初傳播時,不少網友表現出對“直營模式”的期待。有用戶直言“不想再把消費者當豬殺了”,認為傳統4S店存在加價提車、捆綁裝潢、售后套路等問題,若寶馬真能全面轉向直營,有望實現“價格透明化”“服務標準化”,減少消費過程中的隱性成本與糾紛。還有人吐槽“現在寶馬產品競爭力下降,除了品牌沒明顯優勢,或許該靠銷售模式革新挽回用戶”,將直營視為寶馬提升消費者好感的潛在途徑。
但很快,質疑消息真實性的聲音占據上風。有熟悉行業動態的網友指出“看新聞要看全,是歐洲市場,而且本來計劃是26年,推遲到27年”,并非針對中國市場的全面變革;還有人直接否定“假消息,只是會增加直營,而非全面放棄4S店”,并提到“mini直營在集團內部的結論并不理想,寶馬不會輕易全面轉型”。更有理性聲音提醒“新勢力都在轉經銷商模式,寶馬反其道而行之不現實”,認為當前新能源新勢力品牌已開始平衡直營與經銷商的關系,傳統豪華品牌更難徹底拋棄成熟的4S店體系。
圍繞“直營模式可行性”的討論,雙方觀點針鋒相對。支持方認為,直營能讓車企直接掌控定價、庫存與服務標準,避免經銷商之間的惡性競爭,也能讓消費者享受統一的購車體驗,比如特斯拉、蔚來的直營模式已驗證其在價格透明、用戶溝通上的優勢。但反對方的顧慮更具體:“不可能,那么多經銷商怎么活?”有網友直言“4S店是廠方的停車庫、提款機”,長期以來經銷商承擔著車輛倉儲、區域營銷、售后維修等功能,若全面轉向直營,車企需投入巨額資金建設線下網點,還可能引發與現有經銷商的利益沖突,“短期內根本無法實現”。
還有網友聚焦“直營模式的實際好處”展開討論。有用戶疑惑“直營對大家有什么好處呢?”,部分支持者解釋“價格統一,不用比價砍價,售后標準一致,減少被坑的可能”;但反對者也指出“直營未必更劃算,車企可能會通過統一定價維持高利潤,且售后網點密度可能不如4S店,維修保養便利性下降”。此外,有行業觀察者提到“寶馬若真推直營,需先解決mini直營的經驗教訓”,暗示此前集團內部直營嘗試并非完全成功,盲目全面轉型風險較高。
從這場爭議來看,“寶馬棄4S店轉直營”的消息目前缺乏明確官方背書,且存在“市場范圍混淆”(歐洲vs全球)、“模式理解偏差”(全面放棄vs增加直營)等問題。但背后反映出的,是消費者對傳統4S店模式的不滿,以及對汽車銷售模式革新的期待。對于寶馬等傳統豪華品牌而言,銷售模式變革并非簡單“棄4S店選直營”,更需平衡消費者需求、經銷商利益與自身運營成本——既要解決4S店模式的痛點,也要避免直營模式的短板,或許“直營+經銷商混合模式”才是更現實的選擇。而最終無論模式如何調整,能否讓消費者獲得更透明、更優質的購車體驗,才是衡量變革成功與否的核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