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發動機制動
【太平洋汽車網】所謂的發動機制動,是指在變速器掛入檔位的情況下,抬起油門踏板,但不踏下離合器踏板和剎車踏板,利用發動機在壓縮行程產生的壓縮阻力、發動機運轉時的內摩擦力和進排氣阻力對驅動輪形成了阻滯作用,稱為發動機制動。
經常會有一些老司機,汽車在下長坡時千萬不要用空檔踩剎車的方式來控制車速,而是應該把變速箱放在較低的檔位上,利用發動機制動來控制車速;還有就是萬一汽車的剎車失靈了,要逐級降檔,利用發動機制動來使車速降下來。很多人對此聽得是一知半解,這個“發動機制動”究竟是何方神圣它在汽車的什么地方究竟有多大的作用下面老侯就來給說說,所謂的“發動機制動”究竟是怎么回事。
首先來個說說發動機制動的概念。所謂的發動機制動,是指在變速器掛入檔位的情況下,抬起油門踏板,但不踏下離合器踏板和剎車踏板,利用發動機在壓縮行程產生的壓縮阻力、發動機運轉時的內摩擦力和進排氣阻力對驅動輪形成了阻滯作用,稱為發動機制動。也就是俗話說的"拖著檔走"——掛著檔不給油,發動機對車沒有牽引力,反而是汽車行駛的阻力。一般來說檔位越高發動機對汽車的制動作用越小,檔位越低發動機對汽車的制動作用越大。
那么這個“發動機制動”是如何產生的下面來分析一下。
首先來看看汽車的動力傳遞路線:發動機運轉產生扭矩并由飛輪傳遞給離合器或變矩器,然后經過變速箱變速變扭后傳遞給傳動軸(前驅車無傳動軸),傳動軸將這個已經改變的扭矩傳遞給汽車的驅動橋,經過進一步降速增扭后,從半軸輸出并帶動車輪轉動,這樣汽車就可以行駛了。可以看出,車輪轉速的高低和驅動力的大小,與發動機的轉速、扭矩和傳動系統的傳動比有很大的關系,發動機的轉速越高、扭矩越大,車輪上獲得的轉速和扭矩就越大;傳動系統的傳動比越大,車輪上獲得的轉速越低,扭矩越大。
以上汽車動力的正向傳遞路線,如果把這個路線反過來看,就變成了車輪驅動發動機運轉。假如說發動機由于某種原因不產生動力了,而汽車由于慣性的原因繼續行駛,那么此時車輪高速旋轉,通過傳動系統反作用于發動機飛輪上,驅動曲軸旋轉,繼而帶動發動機內部的活塞連桿組、配氣機構、潤滑系統、冷卻系統等同步運轉。由于發動機的內部有很多摩擦副,在運行時會產生很大的摩擦阻力,在進氣時還有泵氣阻力,同時在壓縮沖程時還會產生很大的壓縮阻力,這幾個阻力作用在一起,對曲軸的運轉就產生了阻滯作用。由于這個阻力與車輪反向驅動曲軸的力矩在方向上是相反的,此時就相當于發動機阻礙了車輪的運動,這個阻滯作用就是發動機制動。所以,從本質上來說,發動機制動就是發動機內部運轉阻力對外做功。
對發動機制動影響最大的就是發動機在壓縮沖程時產生的壓縮阻力。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問答叫獸)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