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掛拆解之2011款鈴木雨燕1.5 AT運動版
通過近一周的近距離接觸這款1.5L AT Swift運動版,每天坐在駕駛座上的我對它的實際表現已經相當清楚,其在同級別車中出色的操控性也給測試團隊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讓我們對Swift的底盤懸掛系統產生了興趣。讓我們來看看這款掀背車的鞋底結構是什么樣的。
前部:麥弗遜式獨立懸架
Swift前懸架采用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前通風制動盤,這是目前大部分車型上的“標配”,制動鉗由重慶宏宇精工提供,為其41m 100-0km/h的制動性能做出了重大貢獻,阻尼彈簧和液壓減震器設計成相互之間形成一定角度,并非全部垂直于地平線:轉向桿、紫色、下臂、藍色、橫向穩定器等等。
從Swift的前懸架結構可以明顯看出,在標準麥弗遜式獨立結構的基礎上,增加了橫向穩定桿,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麥弗遜抗側傾能力差的問題。在彈簧和液壓減震器的幫助下,斯威夫特的前懸架在激烈的控制下相當有彈性。無論是快速啟動還是高速緊急制動,這種懸掛系統都能讓Swift的前部始終保持穩定的姿態。但在180米圓樁測試中,懸架可以提供良好的轉向和跟蹤性能,橫向和縱向側傾也抑制到位。
Swift前懸架各部件之間的連接點均由優質材料制成,技術足夠扎實。
后:縱臂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
縱臂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已簡單成為該類車型的第二個總成。Swift的后剎車系統雖然采用輪轂式,但尺寸相對較大的剎車系統完全可以滿足一般的日常使用。
斯威夫特的后懸架采用常規減震器和彈簧分離式拖臂扭力梁的結構。液壓減震器前部的彈簧在行駛中通過顛簸路面時被壓縮后,可以適度過濾一些振動,為整車提供一定的舒適性,而液壓減震器忠實地抑制了彈簧回彈和多余動作,從而提高了后懸架的整體乘坐舒適性。
當Swift遭遇激烈操控時,隱藏在這款底盤懸掛系統中的力量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強悍的懸掛系統可以為整個車身提供足夠的支撐,而其相對較短的車身可以讓Swift的車尾及時跟上車頭。此外,也正是因為這種非獨立的后懸掛系統,斯威夫特的車尾看起來整齊,行駛時尾部姿態也相當自然,但不足之處也很明顯,那就是后排的舒適性對操控做了一定的妥協,如果在通過時車速過快,比如小區的減速區,坐在后面的乘客就會被潮流彈起。
各個部件之間的聯系和做工也細致到位。
編輯摘要
面對Swift這種看似簡單普通的前麥弗遜/縱臂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駕駛者在各種路況下不開幾圈,真的很難在沒有任何官方或相關設計數據支持的情況下,看到它相對非凡的實力。這正是作者最想告訴你的。對于一輛車來說,它的底盤懸掛系統會有怎樣的表現與它的名字無關,但它的決定性作用在于它會有怎樣的訓練。這樣就有了各種同名的懸掛系統。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