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是如何制作的
2025-10-06 20:36:56
作者:整理于互聯網
碳纖維的制作是一個復雜且精細的過程,通常以聚丙烯腈、瀝青、粘膠等為原料,歷經拉絲、預氧化、碳化、石墨化,以及表面處理和上漿等多道工序。首先將原料制成紡絲液擠出形成纖維原絲,接著在空氣中加熱原絲進行預氧化,隨后在惰性氣體保護下碳化,部分還需進行石墨化。最后通過表面處理和上漿來提升性能。每一步都對最終碳纖維的品質有著重要影響 。
在拉絲階段,將原料精心制成紡絲液后擠出,形成纖維原絲。這一過程中,諸多參數都需精準控制,任何細微偏差都可能影響原絲質量,進而波及最終碳纖維的性能。
預氧化環節,是將原絲在 200 - 300℃的空氣中加熱。在此溫度區間內,原絲分子鏈發生奇妙變化,逐漸轉化為耐熱的梯形結構。該結構為后續處理奠定基礎,若溫度與時間把控不當,碳纖維的強度與穩定性都會受影響。
碳化過程在惰性氣體保護下進行,溫度需提升至 1000 - 1800℃。高溫作用下,非碳元素逐漸被去除,形成基本的碳骨架結構,含碳量大幅提高,形成亂層石墨結構。此階段對溫度和氣氛要求嚴苛,稍有差池就會降低碳纖維的力學性能。
部分碳纖維還需經歷石墨化。在 2000 - 3000℃的高溫中,碳分子會更有序地排列,完善石墨晶體結構,提升結晶度與取向度,進一步增強碳纖維的力學性能。
完成上述主要步驟后,表面處理和上漿也不可或缺。表面處理能增加活性官能團,提升碳纖維與樹脂基體的粘結性能;上漿處理則可保護其表面,改善集束性與加工性能。
總之,碳纖維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緊密相連、環環相扣,從原料選擇到最終處理,每一步都傾注著科技與工藝的智慧,共同造就了這種高性能的新型材料。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本文導航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