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機油是怎么分類的嗎
機油主要按照構成、品質和適用溫度進行分類。按構成,可分為普通礦物油、半合成機油和全合成機油,礦物油由石油提煉,價格低但性能差,全合成機油經化學反應煉制,性能優越,半合成機油則介于兩者之間;按品質,美國石油協會有相關標準,字母越靠后品質越高;按適用溫度,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有規定格式,“W”前后數字分別反映低溫流動性和高溫粘度。
先來說說按構成分類的這三種機油。普通礦物油,它是從石油中直接提煉加工而來,就像是剛從原材料工廠里走出來的基礎款產品。由于其制作工藝相對簡單,所以價格親民,在過去的汽車市場中較為常見。不過,它的性能在三者中是較弱的,而且對環境的污染性也比較強,通常更換周期在5000公里左右。
全合成機油則截然不同,它是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煉制而成,屬于機油中的“高端定制款”。其分子排列整齊有序,使得它擁有出色的熱穩定性以及抗粘度變化能力。這就好比一位全能選手,無論是在高溫還是低溫環境下,都能為發動機提供良好的保護,換油周期可達10000公里甚至更久,特別適合渦輪增壓發動機車輛。
半合成機油,是礦物機油加氫裂變提純產物與全合成機油混合而成,相當于“基礎款”和“高端款”的融合。它的純度接近全合成油,成本和性能也處于兩者之間,換油周期大概在7500公里,比較適合普通自然吸氣發動機車輛。
再看看按品質分類,美國石油協會(API)標準依次分為CA、CB等。這里的C代表柴油發動機專用,第二位字母越靠后,就意味著品質越高。一般的車輛使用CD級的機油就可以了,而國六車輛由于排放要求更為嚴格,建議使用CF - 4級或更高級別的機油。
按適用溫度分類,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規定格式一般為5W50這種形式。其中,“5W”代表低溫使用范圍,數字越小,說明在低溫環境下的流動性就越好,車輛在寒冷天氣就能更順暢地啟動;“50”則表示100℃時的粘度,數字越大,粘度也就越高。
總之,了解機油的不同分類方式,能幫助車主們根據車輛的具體情況,精準選擇最適合的機油,從而更好地呵護發動機,延長車輛的使用壽命。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