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大事件:奔馳戲精司機引領年度大戲
你大爺終究是你大爺,國內各路造車新勢力已經打了兩年的雷,至今仍沒下雨,反正目前還沒一款真正大面積交付的量產車上路。而大眾要造新能源,不用多廢話,直接用實力碾壓。從2019年起,大眾集團幾乎每個月都會發布一款全新的電動車。你沒看錯,是每個月一款。
3月13日柏林舉行的大眾汽車集團年會上,大眾汽車集團CEO穆倫(Matthias Müller)在柏林舉行的集團年會上宣布,到2022年底,集團在全球范圍內將擁有16個電動汽車生產基地。目前,大眾汽車集團主要在3個基地生產電動汽車,之后將有9座新工廠在未來兩年,也就是2020年前投入生產。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電氣化進程無可阻擋,但大眾這么來勢洶洶很大程度上也事出有因,排放門事件讓大眾付出了近200億歐元的代價。之后的戰略開始全力向新能源傾斜。2017年秋天,大眾汽車集團發布了"Roadmap E"電動化戰略,宣稱計劃到2025年,每年生產300萬輛電動汽車,并推出80款全新的電動車型。
這個野心勃勃的計劃將依靠全新的MEB純電動車平臺實現,和現有的MQB平臺一起,未來將成為大眾集團的支柱結構,PQ平臺則將慢慢淡出大家視線。
剛講完大眾集團的新能源戰略,對應的就是燃油車型會慢慢減少,大排量發動機這種遲早寫進歷史書,收進博物館的玩意兒則慢慢淘汰。3月中旬,奧迪方面宣布,新一代A8(A8L) 即將推出W12車型,不過這也是奧迪品牌最后一次使用W12引擎了。
奧迪負責技術研發的主管Peter Mertens表示,大排量發動機自有其信徒和受眾,只是時代的大趨勢下,日益嚴苛的排放法規和新能源趨勢讓奧迪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
除了W12將消失之外,前兩天還有消息稱R8在完成中期改款之后,也不會在繼續換代了,所以不僅是W12,連V10也都可能在奧迪品牌里徹底銷聲匿跡。也不知道RS系列的4.0T V8還能繼續戰多久。
奧迪也并不孤獨,A8只是沒了W12,寶馬則是從740開始,往上的汽油車型統統暫停生產。外媒報道寶馬旗下的7系轎車排量大于2.0T(730系列以上)的汽油版車型或因不能通過嚴苛的歐洲WLTP排放測試(之前M3因同樣原因停產),其生產線或在今年八月生產停擺,不僅在歐洲銷售的現款7系受到影響,全球其他市場的供貨也或將受到慘重打擊。
拜大眾所賜,排放門事件之后,歐洲實行了“史上最嚴”的WLTP排放測試標準,然而,諷刺的是,現在還在“下餃子”般從生產線上開下來的柴油高爾夫們幾乎沒有受到影響,現款寶馬730系列以上(740/750/760系列)的大排量汽油車型則“躺著也中槍”,而柴油版7系卻幸運“逃過一劫”。
現在阻礙它=新能源車發展的最大兩個問題就是續航和成本,而其中一個,有望在2025年左右解決。
彭博社消息,鋰電池成本已經在逐年下降,并且隨著更多廠商的參與和產量增加,應該還會持續下跌。按照現有趨勢,預計最早在2024年,電動車的成本或將與傳統內燃機車型持平,而在2025年或將低于傳統車型。到那時候,目前的電動車國家補貼、地方補貼應該統統都不需要了,新能源騙補大軍將寫入史書。
時間節點再往后一點,到2030年,電動車電池價格有望下降67%。根據彭博社新能源財經的報告,鋰離子蓄電池大規模量產的增加將促使電池價格在2030年降到70美元每千瓦時。2017年,電池包平均價格約為208美元每千瓦時,約占電動車總成本的五分之二左右,大大降低了利潤率。
此前,歐洲、亞洲多國已經公布了自己禁售燃油車的時間節點,到2025年,荷蘭和挪威都開始禁售燃油車,印度是2030年,英國和法國都是2040年。毫無疑問,未來的電動車銷量將會持續上漲。但是為了促使市場大規模的使用率,電池價格需要繼續下降。如果電池材料的價格持續大幅增長,將推遲分界點的到來。
目前,一臺純電動車的官方指導價格基本都是同級別同類型車的兩倍,如果沒有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外加各大城市的牌照限制,它們在燃油車面前毫無競爭力。
早些年,更有些廠家鉆了政策的空子,在燃油車殼子的基礎上改成純電動車,騙取大量國家補貼。騙補的錢,遠遠超過一臺電動車的成本,這樣的事兒誰不愿意干。即使到了2017年廣州車展,我們還能找到鮮活的例子,就想問問這50萬國家補貼+50萬地方補貼的錢到底是從哪兒來的。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