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小平現場乘紅旗車閱兵
一個東方小個子的百年傳奇和由他親身歷經創造與發展的百年
中華發展史,在他離開人民7年后,愈發使他的思想脈絡和理論基礎更加清晰,并展現在中國百姓日益步入殷實“小康”的具體戰略目標中——國力的增強,實現人均800美元的收入,使置身于每一個生活得到改善的中國人在想起他時,都會肅然起敬。

鄧小平現場乘紅旗車閱兵
汽車制造業與全球經濟的結合,使國與國、先進技術與日益發展的人類科學距離越來越縮短。鄧小平從提高綜合國力出發,在二次“南巡”前就講過:“如果不是開放,我們生產汽車還會像過去一樣用錘子敲敲打打,現在大不相同了,這是質的變化。質的變化反映在各個領域,不只是汽車這個行業。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都要搞開放,西方國家在資金和技術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
1980年7月22日,鄧小平同志在第二汽車制造廠視察的時候,提到自己和汽車工業的淵源,他說20
世紀20年代初曾經在法國
雷諾汽車廠做過鉗工。1925年11月6日,是年21歲的鄧希賢(鄧小平)到比楊古爾的
雷諾汽車廠做工,作為熟練工種工人分配在76號車間學習鉗工,計件工資的單位工價一法郎五十生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