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亞特:寄望中國擺脫“邊緣”身份
不論在全球汽車工業領域,還是在中國汽車行業,
菲亞特都只是二流
廠商。現在,這家意大利汽車廠商將面臨或者被
通用收購或者繼續留在意大利的抉擇。而在中國汽車市場,菲亞特同樣面臨選擇,若要在通用、
大眾等巨頭面前上演“以弱勝強”的奇跡,菲亞特就需改變其整個中國戰略。
全球困境
上個
世紀末,菲亞特少得可憐的研發投入直接導致了它今天新車型的匱乏;而最難堪的是,身為意大利傳統公司,菲亞特卻險些被美國公司通用收歸己有
今天看來,當年菲亞特集團犯下了致命的錯誤:1995-2001年間,菲亞特在汽車研發方面僅僅投入了45億美元;它的競爭對手
雷諾汽車和梅塞德斯則在此方面投入了兩倍多的資金;德國
大眾更是在研發方面投入了20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結果是,在這些年里,菲亞特汽車產品線的新車型少的可憐。
在國際汽車制造業競爭激烈的形勢下,菲亞特汽車公司在新技術的研發投入上不及其他同業公司。加之德、法、日、韓等國的家庭用車紛紛推出新車型,菲亞特汽車在家用小轎車市場上的優勢逐漸消失,又未能開發出中高檔的新車型,經濟狀況急劇惡化。
2001年,菲亞特希望“時尚”Stilo這款車能夠成為公司的救世主,但是這并沒有發生,并且令菲亞特潛在的許多問題都暴露了出來。除了總是依靠單一車型外,菲亞特在提高產品質量方面行動也十分遲緩。這使得它在美國市場從未獲得成功。菲亞特汽車本可以利用其在歐洲的強大影響力殺入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但是最終它被迫撤出了美國市場。
菲亞特汽車是菲亞特集團的核心產業,其銷售額占據了集團銷售的40%。但真正令菲亞特掌門人阿涅利心寒的是,菲亞特汽車的虧損將集團中其他業務的盈利沖洗得一干二凈。去年,這家公司大約虧損了14.6億美元,這嚴重打擊了人們拯救菲亞特汽車的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菲亞特集團可能會破產。
其實,菲亞特集團一直在為拯救菲亞特汽車公司努力。2002年,集團與四大債權銀行達成協議,債權銀行在3年內向菲亞特增加30億歐元的貸款,條件是菲亞特集團要制定改革計劃,在2002年底前將66億歐元的債務減少到30億歐元。
對于菲亞特集團來說,2003年的開端意義非凡,因為菲亞特正面臨重要抉擇。由阿涅利家族創辦并經營了一個多世紀的菲亞特汽車公司是意大利的傳統財富,可自2000年以來,菲亞特汽車公司20%的股份已經為美國通用汽車集團所有,而且根據雙方協議,2004年之后,其余80%的股份也可出售給通用集團。2003年圣誕節前有消息稱,意大利企業家科拉寧諾已經擬訂計劃,愿入股菲亞特,并親自掛帥,使菲亞特擺脫困境,使它留在意大利。
抓住中國契機
中國已經成為菲亞特全球業務的重中之重。憑借
派力奧的“意大利味道”和不算太差的配置,菲亞特2002年在中國著實
風光了一把
菲亞特全球的命運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在中國市場,菲亞特還有希望自己做出選擇。
為了尋覓新的市場,菲亞特于2001年成立了一個致力于國際開發的商務公司。這個公司將中國和南美的業務列為重中之重。
“中國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南美,對
菲亞特而言,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已經到了無法想像的地步”,2002年9月,在
南京菲亞特西耶那轎車在中國上市時,菲亞特高層告訴在場的所有記者:“公司關于新車型的決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傳遞的消費者信息。”
1999 年4月,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意大利菲亞特汽車公司共同組建
南京菲亞特汽車合資公司。2002年3月開始,南京菲亞特陸續在國內推出與世界同步的
派力奧轎車、
西耶那轎車和菲亞特.
周末風旅行轎車。南京菲亞特第一款轎車面世正趕上了2002年開始的中國家用轎車熱潮。
作為菲亞特在國際市場上的“當紅”產品,派力奧有四年內世界范圍銷售200萬輛的佳績和強勢的廣告宣傳,不到10萬元的價格,卻配備有
ABS、EBD、1.5L
發動機等配置,的確讓消費者感到耳目一新。
2002年3月派力奧轎車開始向客戶交付,5月份已達到國內同
級別轎車市場占有率的2.18%,6月份上升到3.65%,月產量突破了2000輛。菲亞特的“世界車”派力奧上市恰好趕在了
上海大眾的“世界車”
POLO的前面,處在第二梯隊位置的菲亞特的第一次亮相,就起到了“攪局”的作用。當時,在
北京等大城市,派力奧憑借“意大利味道”的外形和不算太差的配置,加上與POLO將近30%的差價,搶走了不少POLO的客戶。
不過,隨著市場上同級別新車型在2003年爭相上市,南京菲亞特在2002年的火爆情勢并沒延續多久。2003年上半年,在國內10萬元左右經濟型轎車市場中,
上海通用賽歐占了26%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上海
大眾POLO轎車占了22%的份額,居第二位;
東風悅達起亞的
千里馬排名第三,銷量超過5萬輛。而南京菲亞特2003年產銷量盡管比2002年翻番,但最終沒完成預定的銷售目標。因此,2004年初,在海南召開的南京菲亞特
經銷商大會上,2004年被定為南京菲亞特的市場“鞏固年”。
邊緣化危險
能否盡快明確其定位,成為菲亞特能否真正獲得實利的關鍵。否則,與在全球汽車市場一樣,菲亞特在中國汽車市場也將被邊緣化
雖然菲亞特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但相比其他世界巨頭,近況不太好的菲亞特集團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力度可能會有些力不從心。
據中國進口汽車貿易中心專家預測,2004年對很多汽車
廠商是關鍵一年,由于各廠家的總體戰略、車型定位和車型競爭力、生產規模和銷售規模、生產成本和營運成本、品牌管理和營銷策略、質量保障和售后保障的不同,各廠家之間和車型之間的競爭力將迅速分化。一部分車型繼續暢銷,大部分平銷,還有一部分滯銷。南京菲亞特正是處于這種可上可下的關鍵點上。
目前,菲亞特首先要迫切改變的恐怕就是,讓有限的資源投入產生最大的效果。知情人士透露,相比國內其他汽車企業,南京菲亞特市場廣告人員薄弱,與代理廣告公司的關系不那么緊密。而在廣告預算相對不足的背景下,更會影響產品、品牌的投放效果,無法向市場準確樹立自己的“亮點”。
毫無疑問,菲亞特如何發掘出自己與競爭對手迥異的特色,在人們已經習慣體會日本車的經濟、美國車的大氣和德國車的嚴謹之后,以明智的市場和宣傳戰略盡快樹立起意大利車在中國消費者心中的清晰定位,將是這個中國汽車市場上的“攪局者”能否真正獲得實利的關鍵。否則,與在全球汽車市場一樣,菲亞特在中國汽車市場也將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