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亞特:寄望中國擺脫“邊緣”身份
不論在全球汽車工業領域,還是在中國汽車行業,
菲亞特都只是二流
廠商。現在,這家意大利汽車廠商將面臨或者被
通用收購或者繼續留在意大利的抉擇。而在中國汽車市場,菲亞特同樣面臨選擇,若要在通用、
大眾等巨頭面前上演“以弱勝強”的奇跡,菲亞特就需改變其整個中國戰略。
全球困境
上個
世紀末,菲亞特少得可憐的研發投入直接導致了它今天新車型的匱乏;而最難堪的是,身為意大利傳統公司,菲亞特卻險些被美國公司通用收歸己有
今天看來,當年菲亞特集團犯下了致命的錯誤:1995-2001年間,菲亞特在汽車研發方面僅僅投入了45億美元;它的競爭對手
雷諾汽車和梅塞德斯則在此方面投入了兩倍多的資金;德國
大眾更是在研發方面投入了20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結果是,在這些年里,菲亞特汽車產品線的新車型少的可憐。
在國際汽車制造業競爭激烈的形勢下,菲亞特汽車公司在新技術的研發投入上不及其他同業公司。加之德、法、日、韓等國的家庭用車紛紛推出新車型,菲亞特汽車在家用小轎車市場上的優勢逐漸消失,又未能開發出中高檔的新車型,經濟狀況急劇惡化。
2001年,菲亞特希望“時尚”Stilo這款車能夠成為公司的救世主,但是這并沒有發生,并且令菲亞特潛在的許多問題都暴露了出來。除了總是依靠單一車型外,菲亞特在提高產品質量方面行動也十分遲緩。這使得它在美國市場從未獲得成功。菲亞特汽車本可以利用其在歐洲的強大影響力殺入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但是最終它被迫撤出了美國市場。
菲亞特汽車是菲亞特集團的核心產業,其銷售額占據了集團銷售的40%。但真正令菲亞特掌門人阿涅利心寒的是,菲亞特汽車的虧損將集團中其他業務的盈利沖洗得一干二凈。去年,這家公司大約虧損了14.6億美元,這嚴重打擊了人們拯救菲亞特汽車的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菲亞特集團可能會破產。
其實,菲亞特集團一直在為拯救菲亞特汽車公司努力。2002年,集團與四大債權銀行達成協議,債權銀行在3年內向菲亞特增加30億歐元的貸款,條件是菲亞特集團要制定改革計劃,在2002年底前將66億歐元的債務減少到30億歐元。
對于菲亞特集團來說,2003年的開端意義非凡,因為菲亞特正面臨重要抉擇。由阿涅利家族創辦并經營了一個多世紀的菲亞特汽車公司是意大利的傳統財富,可自2000年以來,菲亞特汽車公司20%的股份已經為美國通用汽車集團所有,而且根據雙方協議,2004年之后,其余80%的股份也可出售給通用集團。2003年圣誕節前有消息稱,意大利企業家科拉寧諾已經擬訂計劃,愿入股菲亞特,并親自掛帥,使菲亞特擺脫困境,使它留在意大利。
抓住中國契機
中國已經成為菲亞特全球業務的重中之重。憑借
派力奧的“意大利味道”和不算太差的配置,菲亞特2002年在中國著實
風光了一把
菲亞特全球的命運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在中國市場,菲亞特還有希望自己做出選擇。
為了尋覓新的市場,菲亞特于2001年成立了一個致力于國際開發的商務公司。這個公司將中國和南美的業務列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