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
幾天前,
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和上海汽車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合資組建的上汽通用汽車金融有限責任公司獲得中國銀監會正式開業批準,該公司因此成為銀監會批準開業的全國第一家汽車金融公司。
幾乎同時,
福特剛剛獲得中國銀監會的籌建申請,等待6個月后開業審批,而
大眾汽車金融公司則一邊等待銀監會消息,一邊模擬運做著正式開業程序,
豐田的悄無聲息反而給同行更多無聲的壓力,
寶馬走上另一條更穩妥路徑,與招商銀行聯手為
BMW和
MINI品牌汽車的客戶和代理商提供信貸融資,
北京現代、
標致雪鐵龍集團、戴姆勒-
克萊斯勒集團也按捺不住野心,對申請汽車金融服務業務蠢蠢欲動,建立汽車金融公司成為這些已經扎根中國跨國巨頭進一步開疆拓土有力的推進器。
一時間,在目前汽車市場低迷,銀行車貸幾欲凍結形勢下,金融公司的集中亮相似乎讓這一新的經濟業態一剎那具備了粉墨登場的所有條件。
但汽車金融公司真的將立刻取代銀行車貸,成為未來消費者貸款購車的主渠道?
為什么幾乎在同一時間獲得籌辦批準三家跨國汽車公司在一聲槍響后,起跑速度差距如此之大,有人選擇了合作(上汽通用合資),更多人愿意獨舞,這反映了各跨國公司怎樣心態和他們面對中國復雜金融環境怎樣的判斷?
這些看似粗略的問題的答案可能是構成了目前汽車金融公司發展復雜現狀內在原因
銀行與金融公司 誰取代誰?
工商銀行個人業務部的張先生面對這樣的問題時顯得很是不服氣,也很著急:“憑什么說銀行就會退出?銀行有銀行的優勢,銀行有詳實的儲戶資料及住房、消費信貸資料,有遍布全國各地的服務網點”
工行上海分行消費信貸中心主任陳鳴忠認為:金融機構在汽車信貸市場是否有優勢,取決于5大因素:資金實力和籌資成本、網點、人力資源、營銷策略、貸款價格。在這5大因素中,中資機構目前以3:2略占上風。
一家銀行信貸部的負責人認為,與銀行比起來,汽車金融公司有技術、懂市場,這使得他們開展起業務來更專業;他們在售前售中售后都有機會和購車者保持密切聯絡,這也使得他們更容易掌控風險;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盈利環節更多,比如維修、售后服務等都能賺到錢。
建設銀行個人信貸處處長崔殿滿的觀點很能代表銀行系統目前的看法。崔殿滿認為,汽車金融公司與商業銀行在汽車貸款業務上各有優劣。汽車金融公司有4大優勢:與汽車生產企業有親密的“血緣”關系;具備汽車金融服務的先進經驗;擁有先進的科技手段和高效便捷的電子化管理技術;擁有專業化的經營和快速反應機制等。
在國內開展業務,汽車金融公司卻有先天缺陷:首先是資金來源不充足。《辦法》規定,汽車金融公司只能吸收股東3個月以上定期存款;且按央行對財務公司的管理規定,其向商業銀行拆借資金最長期限為半年,并要與其資本金保持一定比例,因此隨著貸款規模的增加,資金的匱乏將成頭等難題。
其次是本土化、業務網絡基礎匱乏、具備信貸、營銷、風險管理等多方面的專業人員隊伍建立與培養、缺乏客戶信息資源以及征信制度不完善。
崔殿滿分析認為,從短期來看,汽車金融公司很難立刻取得市場份額主動權,國內商業銀行占主導的局面將至少維持3-5年。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紀敏博士指出從長遠趨勢看,銀行在汽車金融服務領域的競爭力將日漸削弱,而更多地將在融資、支付結算、信用卡業務等方面,與汽車金融公司形成互補性的業務合作。
民生銀行的李文華博士建議說,一方面銀行自身要發展汽車信貸專業化渠道及模式;另一方面可以與汽車金融公司展開資金、網點、服務產品、技術、信息及風險管理上的廣泛合作。
建立汽車金融公司 誰快誰慢?
不同外國汽車公司在中國建立汽車金融公司的進度一方面取決于中國政府允許外資在首次進入中國金融市場的審慎態度,同時也凸顯出不同外資在進入中國這個仍舊充滿未知因素市場不同判斷與行為。顯然,在去年10月3日,公布了《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后,新的規定對其所產生限制讓幾乎所有的
廠商都表現出同樣態度——謹慎小心,步履緩慢,在規定面前,大家面臨同樣的困難。
比如融資,《辦法》規定的汽車金融公司不得擅自發行債券、向境外借款,融資方式主要有接受境內股東單位3個月以上期限存款;轉讓和出售汽車貸款應收款業務;向金融機構借款。其中向金融機構借款是這類公司比較現實的融資途徑。由此,汽車金融公司的資金毛利潤率較銀行低許多,且按照央行對財務公司的管理規定,其向商業銀行拆借資金最長期限為半年(借款利率比照同業往來利率執行,這個利率通常要高于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并要與其資本金保持一定比例,因此隨著貸款規模的增加,資金的匱乏將是頭等難題。
在討論制定《辦法》時,有人曾提出汽車金融公司不是商業銀行,不能適用同業拆借利率,央行也原本打算在同業拆借辦法之外,再制定一個同業借款辦法,但最后出來的《辦法》還是同意適用同業拆借利率,這是對汽車金融公司的支持,因為這樣汽車金融公司就可以從商業銀行批量貸款了。
除了資金來源和貸款利率受限外,《辦法》還規定,汽車金融公司不得設立分支機構,這也很讓那些意圖在中國汽車消費信貸市場上大展拳腳的國外專業汽車金融公司感到了束縛。
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總監魏德明似乎很善解人意,他認為不同市場有不同的實際情況,各地政府,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美國政府,都需要采取適當的措施保護本國市場,包括汽車市場,和整個國民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
顯然對樣一個政策,對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
用汽車金融購車 零利率? “知道嗎,以后從汽車金融公司購車,利率不僅比銀行還低,有可能還是零利率”,在“9.11”之后,美國汽車信貸市場通過推出零利率的貸款購車政策給中國的消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似乎是一個購車的天堂,在中國成立汽車金融公司也會成為天堂嗎?
實際上,在實施細則中規定,發放汽車貸款的利率,只在央行公布的法定利率基礎上,上下浮動-10%—30%,這就使得汽車金融公司無法通過利率杠桿實施促銷計劃。
從銀行貸款利率按照同業往來3.59%的利率執行,發放車貸按照三年期銀行法定利率5.49%來計算,汽車金融公司發放貸款利率區間在4.94%-7.1%。魏德明認為“新的汽車金融公司貸款利率主要取決于融資成本”,由此汽車金融公司能夠獲得的利差僅在1.35%-3.51%之間。
銀行方面預測:“汽車金融公司服務價格較高,利率方面一般不會給予4.94%的下限,他們至少要保證有1.5%-2%的利差”。 暫時無法降低的融資成本使外資汽車金融公司短期不可能給予消費者很低的貸款利率。
原中國人民銀行周小川曾表示,要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業內人士指出,但目前國內還沒有實現利率市場化;汽車貸款利率上下浮動-10%—30%,這個幅度也是央行現行利率政策規定的商業銀行能提供給客戶的最大利率浮動幅度,央行無法突破現行利率政策而單獨給予汽車金融公司更多支持。
因此,汽車金融公司在國外可以運用的價格競爭策略在國內暫時無用武之地。利用金融公司貸款購車價格并不便宜,魏德明表示,“我們的貸款利率也許不是最低的,但通用希望用服務來贏得客戶。”
上汽通用的交誼舞
在申請汽車金融公司過程中,不同的外資公司有不同考慮,
大眾、
豐田、
福特都申請了獨資汽車金融公司,惟有通用聯手上汽財務公司成立了合資的汽車金融公司,一位銀行業人士認為,這取決于他們更看中利潤還是風險,對于大眾、
豐田、福特來說,成立50對50的合資汽車生產廠,已經是迫不得以分割一半的利潤給中方的股東了,對于汽車金融業務這塊比之整車生產與銷售更肥利潤來說,需要的是好好規劃,哪怕走的慢了些。
但通用為何選擇上汽集團聯手進軍汽車金融呢?
“進入中國有各種途徑和機會”,魏德明說:“但經過研究,我們選擇了合資,因為這可以發揮本地合作伙伴所擁有的銀行和市場資源,而且這樣也無須我們在中國重復汽車金融服務的所有準備工作。”
即使是辦法規定的汽車金融公司不得設立分支機構這一條,也足夠限制住了那些打算在中國汽車市場大展拳腳的國外公司的野心。
通用認為其與上汽集團現有的幾家合資公司成功運作為雙方進一步拓展在汽車金融領域的合作創造了好的條件;上汽財務公司作為上汽的金融機構,是一家擁有一定知名度并且擁有良好不錯的金融公司, 到2003年底資產超過了220億人民幣。通用因此認為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在全球汽車信貸方面的豐富經驗和上海汽車工業集團財務公司對中國市場情況和當地的商業習慣的深入了解,將有可能為上汽通用開業及今后業務順利運做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信用 誘人的蘑菇
許多外資公司渴望建立汽車金融公司的欲望和心態就象看到了近在咫尺的誘人大蘑菇,有心摘取,又怕有毒,汽車金融公司一方面面對的是一塊利潤豐厚汽車后市場,另一方面面對的中國極不完善的信用制度,這使他們變的進退兩難。
2002年,銀行的汽車信貸曾經喧囂一時,但很快就出現了高達30%的車貸無法收回。緊跟著,保險公司的車貸險賠付率一路攀升。截至2002年年底,廣東省各保險機構平均賠付率高達135%,個別公司的賠付率竟達到400%。
“那時候銀行放貸非常容易,因為都有保險公司最后買單,銀行在汽車信貸市場上沒有任何風險責任,大量貸款收不回是不可避免的。”一位銀行界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
大眾汽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人士認為:“如何防范車貸風險是連本土化的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都十分頭痛的事情,對于外資的汽車金融公司來說,更是防不勝防。”
本土汽車信貸服務市場的低迷,表象在于借貸手續繁瑣、要求苛刻,但其關鍵卻卡在了信用制度的建立,
對汽車金融信貸來說,信用缺失所造成風險管理成為汽車金融首要問題。
魏德明認為,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汽車市場,如果缺乏正常的風險管理工具如全國性的信貸局,類似的事情就會發生。車貸叫停有助于這個市場中所有的參與者了解到合適的信用核查是成功經營的基礎。已經開業上汽通用金融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面臨的主要的問題是僅僅在上海地區有一家能為客戶提供資料的信貸局。另外,在中國的很多其它地方汽車還不能被用作為一件抵押品,必須尋找其它的抵押方法。在一些地方汽車的抵押手續繁瑣復雜。
既已開業,上汽通用汽車金融公司似乎已經找到了劃解風險的方法,通用金融公司的負責人認為他們在亞洲和拉美國家許多國家開展業務時,這些國家他們也沒有征信制度,但是,由于通用金融公司其自已的“風險控制”程序,取得了成功。通用汽車金融公司表示絕對有在中國這樣的國家做生意的“專有技術”。 魏德明認為要避免風險,如果從自己的產品開始,
經銷商是熟悉的經銷商,用戶是熟悉的用戶,可能風險相對要低一些。
顯然風險管理已經不單單是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一家的事情,如果將來其他公司也拿到了許可證,這個問題也將是他們要解決的,汽車金融公司資源與信息的共享顯得十分必要。
成熟汽車金融市場靠個別汽車金融公司單槍匹馬的闖蕩顯然不行,來自于國家支持才是這一市場獲得長期穩固發展的關鍵。為全面履行央行“管理信貸征信業,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職能,新成立的征信管理局將著手建立中國的個人信用體系,即將建設的信用體系,將試圖覆蓋3億人口,先是實現查詢功能,然后再增加評級和服務功能。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長戴根有說,這是個巨大的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