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的車竟然漲價了
朋友小張一直想買一輛10萬元左右的經濟型轎車,千挑萬選后目標鎖定在
POLO和
飛度兩款車上,購買時間也基本定在春節前后。“春節前后車市肯定會有新的一輪降價潮,還是再等等吧。”小張的分析聽起來很專業。
小李卻對這一判斷持懷疑態度,“如果不介意是庫存車,單純從價格方面考慮,還是在元旦前后買車最劃算。沒準等2004年的庫存車處理完畢,有些車型價格還會漲呢。
”小李善意的提醒并沒有改變小張繼續持幣待購的決心。
小李前兩天接到小張的電話,聽筒那邊的聲音明顯有些焦躁和無所適從。原來,一直關注市場的小張近來發現,自己想買的車竟然漲價了。“
飛度1.5
CVT,去年底
4S店優惠1萬元,現在只優惠4000;
POLO更邪門,04款自動擋在
北京竟然提不到車,優惠就更別提了!”
其實,元旦過后,類似的漲價行情便陸續在車市出現:
凱越漲3000元,
捷達漲1萬元,
寶來漲6000元,
帕薩特1.8T漲5000元,
蒙迪歐漲5000元,
雅閣漲2萬元,
奧迪A4漲2萬元……在年初車市“降”聲一片的時候,一些車型的市場售價卻出現了反彈,這確實有些出乎消費者的意料。
超低售價的暫時回歸
供求關系決定價格。用市場經濟最基本的法則解讀當前的逆市漲價現象就會發現,所謂的漲價只是前期超低售價的暫時回歸。
由于2004年轎車企業出現了大量庫存,12月底到1月中旬這段時間,盡快處理庫存車就成了轎車廠和
經銷商的頭等大事。據一位長期搞銷售的業內人士介紹,庫存車的處理方式有多種,或由某一有實力的汽車銷售公司部分包銷,或由廠家向所有經銷商按比例攤派,不過,實質都是廠家暗中支持經銷商進行大幅讓利。此外,由于一些實力較弱的經銷商年底資金周轉壓力偏大,為及時償付銀行
貸款,被迫將手中的庫存車進行壓價甩賣。這也是去年年底轎車實際售價探低的原因之一。
目前,主流轎車企業的庫存車已基本處理完畢,加上主流廠家限產導致供應量不足、車型結構不合理,市面上供求關系趨于平衡,個別車型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這自然會導致價格上漲。此外,春節前后是傳統的轎車銷售高峰,近來市場小幅回暖的趨勢印證了車市短期轉好的預計,加上相對寬松的資金狀況,試探著提升車價也就成了經銷商的普遍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