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二手車經營”將放寬對經營主體的限制,除廠商可以直接經營二手車外,還將允許國外資本合資、獨資經營二手車。
二手車市場向國外資本開放,究竟利大還是弊大?有關專家認為,外來資本一旦進入,就是我們的直接競爭對手,會沖垮一些力量較弱的經營者,但也可以將經營模式、人員培訓等先進理念帶進來,促使國內二手車市場加快成熟起來。總體來說,利大于弊。
日前,在上海召開的“中日二手車交易研討會”上,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國家有關部門即將出臺“二手車經營”相關細則。細則將放寬對經營主體的限制,除廠商可以直接經營二手車外,還將允許國外資本合資、獨資經營二手車。這意味著,中國二手車市場即將實行“門戶開放”,而且將比新車銷售更開放、更靈活、更多樣。
對這一消息,一些敏銳的國外二手車經營公司早已聞到“香味”而垂涎三尺。與會的日本最大二手車經營公司
USS更是躍躍欲試,USS現任社長服部太明確表示,中國二手車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USS目前已開始著手準備有關進入中國二手車市場的可行性計劃。
門戶開放,對于一個不成熟的市場來說,挑戰的意味更大于機遇。挑戰,來源于自己的不成熟;機遇,是因為可以吸收更多營養,讓自己更快成長。經過開放后的二手車市場,能否能真正成熟起來?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
經營主體:放開
二手車市場的經營主體已經逐步放開。日前,上海大眾及其所屬12家經銷商經上海市經委批準,已得到二手車經營權,成為第一家拿到二手車經營權的汽車廠家。
研討會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生產資料市場委員會主任沈進軍表示,國家將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出臺有關二手車經營的實施細則。
當記者進一步詢問細則的相關內容時,這位負責人表示,細則主要是對經營主體的限制進一步放寬,除了現在的二手車經營公司、汽車廠商可以經營外,也將允許外國資本進行控股合資,甚至獨資。開放二手車市場是一個必然趨勢,這是我們加入世貿組織時承諾過的。
據統計,2003年美國新車的總銷量1670萬輛,而二手車銷量高達4300萬輛,是新車的2倍多。目前我國僅有400多家二手車經營公司,二手車交易量僅占新車交易量的30%左右,從數據對比可以看出我國二手車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沈進軍表示,開放后的二手車交易將更加靈活、多樣,將有力推動國內二手車市場的發展。初步預計,2008年中國二手車交易量將達到甚至超過新車的交易量。
外來資本:看好
談到中國二手車市場的變化,USS的社長服部太用了“驚奇”兩個字來形容。USS是日本最大的二手車經營公司,資金總額達到156億日元,2003年成交量達到296萬輛。
服部太介紹,幾年前曾經來過上海,如今再次來到這里,感到變化真是太快了。USS相關市場部門的數據顯示,近兩年來,中國新車銷售增長十分迅猛,這不僅說明中國經濟發展運轉良好,也意味著二手車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過去USS也在其他地方進行過投資,比如土耳其、意大利,但是情況都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市場不大,而且聯絡、交通等不方便,坐飛機都要10個小時左右。一旦中國放開政策,USS必將進入。就拿上海來說,除了市場大之外,還有許多便利之處,如交通就十分方便,到上海坐飛機只要2個半小時左右。
USS一旦進入中國市場,將通過先進的管理模式、經驗積極推動二手車市場的發展。服部太說,USS現在已經形成了自己很好的經營模式,如果中國明年放開二手車市場,我們就可將自己一套好的經營模式以及經營標準引進來,推動中國二手車市場的發展。
目前USS正在做進入中國二手車市場的前期準備。服部太說,中國,包括上海的市場與日本市場有很大差異,對中國的法律、政策等,還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因此對進一步投資會十分慎重。時間非常緊迫,我們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這次研討會,我們將作為一個前站,為將要在中國進行的投資作準備。訪問中,記者了解到,與USS一樣,美國、歐洲等二手車經營公司也看好中國二手車市場,開始醞釀進軍中國的計劃。
本土市場:面臨挑戰
研討會上,上海市二手車交易管理協會理事長、上海二手車交易市場總經理烏家蕙介紹,上海二手車市場從成立之初的5家已經發展到目前的10家,從原來的無序狀態已進入到一個有序狀態。近3年來,環比增長都在25%以上,自2001年起,上海交易總量連續3年位居全國同行之首。自2002年起上海二手車交易還連續兩年超過新車銷售總量,2003年銷售總量達14.46萬輛。
盡管如此,烏家蕙也表示,一旦放開,我們還將面臨很大的挑戰。我們和國外的差距還相當明顯,從保有量來說,日本已經達到7000萬輛,二手車市場相當成熟。全中國汽車保有量雖然在2400萬輛左右,但二手車市場還剛剛起步,國內還只有整車交易,而國外已經推廣到事故車、二手零部件的交易。現在,中國市場還相當不規范,法律、法規也不完善,比如在國外行駛證、路碼表等都不準隨意更動,但國內卻經常有不誠信的事例發生。此外,二手車交易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包括二手車的評估、交易人的誠信、交易市場和汽車經銷商管理等諸多問題。
烏家蕙說,外來資本一旦進入,就是我們直接的競爭對手,會沖垮一些力量較弱的經營者,但也可以將經營模式、人員培訓等先進理念帶進來,促使國內市場形成一個進出有序的競爭淘汰機制。總體來說,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