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展收官:時勢造就的“反省大會”
"危·機"時代的汽車饕餮(下)
當車企們做到除了僅把眼光集中在對手身上外,以更嚴肅、更真誠的心態直面中國市場時,便是此屆廣州車展最大的意義所在。
11月25日,也就是明天,為時8天的第六屆中國(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即將合上大幕。在此次車展上,各汽車廠商以30多次大小發布會的形式為車市帶來了諸多重量級新車。其中雪佛蘭科魯茲、CITY鋒范、SONATA領翔的亮相,別克昂科雷、斯柯達晶銳、凱迪拉克CTS-V、青年蓮花競悅、吉利熊貓、三菱君閣等新車的上市,為這個寒冷的車市增添了些許溫暖。這使得第六屆廣州車展成為最成功的一次,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在閃光燈的背后,此屆廣州車展也成為了廠商向媒體訴苦與反省的平臺,每場溝通會上,金融海嘯幾乎是必問與必答的話題。然而除了奔馳、勞斯萊斯等少數豪華品牌之外,不少主流廠商都在談論減產、降價、裁員這些承重的話題,廠商高層的臉色多少都有些尷尬。
如果說除了新車與美女,本屆車展上真正收獲是什么,那便莫過于汽車行業難得一次共聚首的"反省大會"。實際上,近幾年來、業界大都以"豐收年"來總結當年的車市。高速發展早已掩蓋了許多生產、營銷、銷售、服務上的弊端,固化的推廣模式、畸形的成本縮減策略、強壓庫存導致的廠、商敵對,并由此連帶產生的買賣雙方不信任心理等問題都被深埋在看似繁榮的車市之下。如果說一切問題在高利潤下變成"你好我也好"時,那么在利潤負增長的現在,這些潛在因素便成為了車市寒冬的催化劑。
自我認識的深入,是企業自身優化的必要前提。于是車展上,我們難得一見地看到:長城汽車反省了在精靈車型營銷上的失敗;馬自達承認了由于當初制定的馬2價格偏高,使市場受到價格相同的A級車嚴重打擊;謳歌承認錯誤估計了在網絡布局上速度;上海通用表示除了追求銷量之外,自己需要多考慮怎樣能夠在體系上的改進以及在產品上升級;而即使今年銷量尚可的北京現代亦表示,自己曾經"過高估計了自己,過低估計了消費者的力量"。
中國市場對于汽車的需求不斷提升,未來15年中國汽車業毋庸置疑將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在這段時期,車企的領導們尤其需要不被勝利沖昏頭腦,需要開始深刻反省并借助車展這個平臺商討應對策略。當車企們做到除了僅把眼光集中在對手身上外,以更嚴肅、更真誠的心態直面中國市場時,便是此屆廣州車展最大的意義所在。
來自廣州車展的信息表示,車企至少已經開始準備過"冬"了。11月初,發改委與10家國內主流汽車企業的高層進行了緊急會面,商討當前嚴峻形勢下的對策。發改委行業協調司副司長陳建國表示,"捂緊錢包并不能拯救汽車企業,如何能保證各國汽車廠家的銷售網絡在產業下滑嚴重的今天存活下來才是關鍵,在困難的時候加速完成組織結構調整和產品結構調整,才是國內汽車產業在寒冬過后繼續發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