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智己汽車透露了新一代“智己LS6增程”車型的純電續航里程和相關數據。
具體為:動力電池組容量66kWh,由寧德時代供應純電續航里程450公里支持800V快充
這是什么概念呢?
諸多售價低于10萬元的純電動汽車,其續航里程還沒有450公里;一部分電動汽車的低配款續航里程也不過是500公里左右;現在一輛插電增程混動汽車的純電續航里程已達到諸多純電動汽車的標準,并且還支持800V快充,數據真的是很夸張。


只是這樣的設定對嗎?
筆者已經看到關于“增程車是脫褲子放屁”的評論,類似的謬論還能獲得不少點贊,這就是插混類車型的理解被整體帶偏的結果——一種可以加油、還能充電行駛的車型為何能夠定義為新能源汽車,憑什么可以使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很重要的。因為答案決定了插混類車型未來的整體轉變。
原因為:
大部分時間用電、少部分時間用油,同樣能起到節能減排的作用;在純電動汽車依然存在續航里程、補能時間、站點密度等方面的不足的階段里,插混類車型的完整生命周期排放量小于燃油車。
然而想要讓插混類車型真正起到節能減排的作用,前提一定是保證純電續航里程足夠長。

反之,有一些品牌、用戶和分析師的觀點認為插混車型應當是“小電池+大油箱”的組合,因為車輛制造成本低,可以加速汽車電動化進程;這個觀點是不對的,因為這樣的組合無法讓車輛在大部分的時間和場景中用純電模式駕駛,用油的頻次過高,產生的排放量依然是偏大的。
雖然其具備制造成本的優勢,可是增程汽車形成市場規模之后同樣具備成本控制能力。

所以正確的思路應當是采用大容量動力電池組,用合理排量的內燃機作為增程器,用30~40升容積的燃油箱即可——以“大電池+小油箱”的組合打造插混類車型才配得上使用新能源汽車號牌!其純電續航里程的門檻至少應當是WLTC工況150公里左右。
智己汽車的設定是正確的,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純電里程超過400公里的增程車上市銷售。
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