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門間隙調整有哪些方法
氣門間隙調整方法主要有逐缸調整法、兩次調整法和每缸調整法。逐缸調整法需在各氣缸活塞處于壓縮上止點時依次測量調整,對磨損嚴重發動機更精準,但耗時較長;兩次調整法針對不同缸數發動機,通過特定作功順序和曲軸轉動角度分兩次調整氣門;每缸調整法則按點火順序,在活塞處于壓縮上止點時逐個調整各缸進、排氣閥間隙。這些方法各有特點,以保障發動機配氣機構正常運行 。
逐缸調整法是較為基礎的方式。當一個氣缸的活塞處于壓縮上止點后,在冷車狀態下打開氣缸蓋罩,按照一定的次序仔細檢查。此時,利用塞尺測量氣門間隙,然后進行精準調整。由于是逐個氣缸依次進行操作,對于那些磨損較為嚴重的發動機而言,這種方法得出的調整結果會更加準確。不過,該方法需要頻繁轉動曲軸,對每個氣缸都單獨進行測量和調整,過程相對繁瑣,所以比較耗費時間。
兩次調整法相對巧妙。以四缸發動機為例,在特定的作功順序下,當1缸處于壓縮上止點時,就可以對部分氣門進行調整。之后,轉動曲軸,使4缸處于壓縮上止點,再對其余的氣門進行調整。六缸發動機也是類似原理,在特定條件下,1缸處于壓縮上止點時先調整部分氣門,轉動曲軸360度后,再調整剩余的氣門。這種方法通過合理利用發動機的工作順序和曲軸轉動角度,分兩次完成所有氣門的調整,能有效節省時間。
每缸調整法依據氣缸的點火順序來操作。當活塞處于壓縮上止點時,先鎖定該缸,接著依次對進、排氣閥間隙進行調整。完成一個氣缸的調整后,轉動曲軸,再對下一個氣缸進行同樣的操作,如此逐一調整其他氣缸。對于凸輪軸直接驅動式的發動機,氣門頂桶有自調整式和調整墊片式之分。自調整式可通過機油壓力自動調節,而調整墊片式則需要人為調整。調整時,要先測量并記錄原車氣門間隙,取下調整墊片后,依據增大氣門間隙需改薄墊片、減小氣門間隙要增厚墊片的原理,通過公式計算出新墊片的厚度。
總之,這三種氣門間隙調整方法各有優劣。在實際操作中,維修人員需要根據發動機的具體狀況、磨損程度以及個人的操作習慣等因素,合理選擇合適的調整方法,以確保發動機的配氣機構能夠穩定、高效地運行,讓發動機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