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利幫了我一個大忙
2002年是中國的“汽車元年”,用“瘋狂”二字來形容毫不為過,李書福當然沒有閑著:3月30日,吉利優利歐三廂車正式下線;5月25日,吉利實行機構大調整,徐剛出任吉利集團首席執行官,李書福歸位為董事長;6月中旬,李書福出訪印度、德國和意大利等國,積極尋求海外市場與對外合作;7月初,吉利拋出“駿馬、獵豹、雄獅”發展三部曲,年產200萬輛轎車的目標震動了整個汽車界;8月5日,吉利集團與上海杰士達集團有限公司完成資產重組;8月28日,投資49.1億元的臺州汽車工業城破土動工;10月1日,柯受良駕駛吉利美日成功飛越布達拉宮;10月25日,吉利豪情300深圳上市;11月6日,吉利與杭州簽署協議,管理、銷售、研發總部遷入杭州濱江科技新城……
李書福這一年很忙,但忙也忙得舒服。據吉利新聞處主任陳喜慧透露,2002年11月,吉利共銷售轎車4672輛,同比增長241.70%,全年轎車產銷量有望突破5萬輛。李書福對此輕描淡寫地說:“這是中國汽車市場大發展的趨勢所致,我們早就預料到了。”
然而,在去年年底時,吉利的日子卻并不好過,就在中國即將加入世貿組織之際,國內汽車市場流言四起,許多消費者就等著入世后的汽車大降價,持幣待購現象愈演愈烈,2001年12月19日,吉利美日大幅降價,降幅高達4400多元,然而消費者仍然不買賬,吉利汽車每月的銷量還不到1500輛。
“那時候真的是賣不動,就在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夏利突然降價,這一招不僅沒有擠垮吉利,卻反而幫了我們一個大忙。”李書福說,“春節前后,當吉利豪情只賣3.99萬元時,夏利開始降價,僅賣3.98萬元,有人說,這下吉利要死了,但事實上,夏利的這一舉動反而幫了吉利,讓吉利賣得更好。”
李書福解釋說:“在此之前,有許多人對3-5萬元的轎車持懷疑態度,認為質量不合格、安全沒保證,尤其是一些汽車同行,總是說我們吉利車的質量不行,吉利雖然只賣3.99萬元,但卻一直都賣不動,但當夏利降到3.98萬元時,消費者就明白了,原來3萬多元的汽車也是有利潤的,3萬多元也是可以生產出質量不錯的汽車的。這時,吉利立即采取措施,將價位降到3.89萬元,又比夏利便宜了近1000元,市場一下子就打開了,而且也兌現了吉利‘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的諾言,一舉兩得。”話一說完,李書福就得意地吭哧吭哧笑了開來。
[上一頁] [1][2][3][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