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汽車的總裁曾以勝利者的姿態說:“美國汽車制造商要加油啊。”豐田更是以其在全球的快速拓進,彰顯了其超越福特,逼宮通用的野心。這場戰役的主戰線,已延伸到中國。
豐田去年以四大車型的豪華組合打動一汽,不僅將從未在本土以外生產的陸地巡洋艦拿到中國生產,還開創性地允許其在技術轉讓階段就打上豐田的車標。今年與廣汽閃電結緣的消息在坊間流傳,一個佳美的魅力是否大于四大車型的捆綁效應還無定數,但既爭名又謀利的豐田,無疑已在其快速推進前嗅到了中國市場的氣息。豐田公司專務董事豐田章男最近在公開場合表示:“豐田已把中國業務作為超過北美、歐洲的最重要業務。”
本田作為進軍中國汽車市場的急先鋒,似乎理應享受如今的恩澤。新雅閣風暴雖沒有惠及之后飛度的影響力,但后者與威馳間的制衡,還是使日系兩大最有競爭力的企業提前形成了對決。繼廣州本田之后,本田廣州出口基地和東風本田連環跟進,本田會長宗國旨英已明確表示,期待未來中國市場10%的分額。顯然不去避諱一汽豐田10%的市場目標。
日產復興后走向暖春,與東風的高調合資更是被寄予厚望。合資公司在乘用車領域的產品規劃已至2006年,每年更立下了在華銷售55萬輛汽車,其中轎車22萬輛,商用車33萬輛的目標。不久前,以日本汽車協會會長的另一種身份,宗國旨英先生向記者傳遞了來自日本汽車界的聲音,2007年中國汽車市場將達到600萬輛的規模,如此算來,日產也咬定了10%的目標不放松。
日本三大汽車制造商同時發力,就是看準了目前中國汽車市場,正在逾越反常膨脹的風險狀態。從這個角度來說,日系雖未占得先手,但還有追趕的機會。日系深諳后發制人之道,借力其在歐美市場強勢攀升的經驗與銳氣,來開拓更具地緣優勢的中國市場,無疑將對固守江山的歐美系形成巨大沖擊。(經濟日報)
[上一頁]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