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車企OEM代工 甘為外國品牌當苦力?
編者按:車市里來風云變幻,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車市新聞,我們應該如何解讀?與其在是是非非內糾纏不清,不如聽聽PCauto如何“有一說一”:
有一說一系列 | ||
太平洋汽車網 m.zhiyoubaobao.com |
克萊斯勒旗下的道奇Hornet
2007年來臨前的最后幾天,戴-克集團旗下的克萊斯勒中國公司對外宣布,已經與奇瑞集團達成意向協議,授權奇瑞在國內生產克萊斯勒小型轎車。首款代工車型會由現有的道奇Hornet兩門微型轎車改造而來,將在奇瑞新建成的、擁有30萬輛產能的蕪湖生產基地投產,所產車型主要供應北美和歐洲市場,但不排除在中國內地也進行銷售的可能性。
事實上,為了應對北美市場巨大的成本壓力,克萊斯勒幾年前就開始在中國物色OEM代工企業。除了將小型車交由奇瑞代工生產之外,克萊斯勒還把Minivan(即大捷龍)交給東南汽車來生產,代工版Minivan將懸掛道奇標志,有望于今年10月份下線。在此之前,吉利集團也與英國錳銅公司簽訂5300萬英鎊的合作意向書,由華普汽車代工生產倫敦TX4出租車(但是生產TX4出租車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代工,因為吉利對英國錳銅公司有控股關系)。而奇瑞除了為克萊斯勒代工以外,還有可能將為菲亞特集團代工生產1.6L和1.8L發動機,以及阿爾法-羅密歐的部分車型。
一股汽車行業的跨國OEM風潮,正在國內汽車企業中刮起。與此同時,關于自主汽車為國外品牌代工利大還是弊大的討論,也在輿論界漸漸展開。
利大論:消化產能、走向國際的捷徑
國內汽車企業為外國品牌做OEM的一些利好之處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是大多數贊同自主企業OEM者所持的理由。
首先,最直接的利好之處便是消化產能。不少自主汽車企業在產能競賽中大興土木,設計產能已遠遠超越了當前市場的實際需求,大量閑置的生產能力與人力資源亟待消化,而給國外品牌做OEM,則正好為這些閑置產能提供了出路。而且,與自主研發生產相比,代工生產的盈利風險相對較小,雖然利潤率不會很高,但由于無須承擔銷售風險,因此獲利幾乎是必然的,這樣的短期利益對于尚不強大的自主企業們來說,有著很大的吸引力。
另一個利好之處是,自主汽車企業給國外品牌做OEM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和進步的過程。在代工生產的過程中,自主企業可以接觸到國外的質量控制方法,學會如何使產品達到國際水平;有充足的時間和條件去吸收掌握國外的技術,有利于研發屬于自己的技術;而且,在與跨國集團的合作過程中,自主企業能學習到先進的品牌經營和管理方法。這一切,都會為自主企業下的民族品牌,將來進軍國際市場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在奇瑞汽車與美國夢幻公司的合作破裂之后,國際代工已經被不少人視為奇瑞進軍海外市場的第二通道。而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與錳銅公司合作生產TX4經典出租車,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從人才上,都將會把吉利帶向一個更高的階段,這次合作也能讓吉利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上顯示出更積極的一面。
吉利將代工生產的TX4出租車
弊大論:將淪為洋品牌的廉價苦力
自主企業為外國品牌做OEM的反對者,其著眼點主要在自主品牌的整體發展,而他們的經驗和依據主要來自于家電行業。
1995年,我國國內的知名家電品牌有200家,如今只剩下10家左右,與此同時,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家電生產中心。自主家電品牌的銳減,相信消費者們都感受得到,而國際代工的反對者們,則將盛行于家電行業的OEM風潮,歸作自主家電品牌不斷湮滅的原因之一。
在碩果僅存的自主家電品牌中,也有相當部分已經淪為國外品牌的代工苦力,不僅利潤率低,而且自身的品牌也沒有取得同等的發展。以微波爐行業的老大格蘭仕為例,其微波爐產品已占國際市場上40%以上的份額,但是這當中的80%都是代工生產的外國品牌產品,格蘭仕自身品牌只有20%左右。與此相伴的是格蘭仕利潤率的下降,因為在研發、生產和銷售三大環節中,生產的利潤份額通常是最低的,格蘭仕在OEM風潮中,已經發展成為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企業,成了為國外啞鈴型企業(兩頭大,中間。┐颉把蠊ぁ钡牧畠r苦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