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在2007年和2010年分別實施國家第三、第四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據國家環?偩纸榻B,隨著我國機動車工業近年來不斷發展壯大,機動車產量、銷售量和保有量都快速增長,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年產量超過500萬輛、保有量近3300萬輛。因此,實施新的機動車排放標準已經迫在眉睫。
事實上,從2005年12月30日起,北京就已開始正式實施國三標準,不再允許銷售不符合新標準的機動車。隨后,廣州、上海也積極響應。國家環?偩挚萍紭藴仕舅鹃L趙英民說,若按計劃實施這兩項標準,從2008年到2012年,僅道路車輛就將減少氧化氮排放量180萬噸、碳氫化合物220萬噸、一氧化碳1600萬噸,將給社會帶來重大的環境效益。
無獨有偶,商務部近期也在其網站上開始對《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具體意見或建議。與現行標準相比,“征求意見稿”取消了非營運小型、微型乘用車以及專項作業車的報廢年限規定,對其他車型的報廢年限都適當進行了延長,同時強化了車輛的技術狀態及安全、環保指標。
中聯汽車二手車交易市場的魏征認為,新機動車報廢標準將改變過去以使用年限為主的考核指標,新規將引導廠家更加重視排放和安全技術狀況,這對汽車生產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技術資質不高的汽車將面臨淘汰,而排放不合格的老款車型也將加快淘汰速度。
與這兩條產業新政相對應的是,近年來,我國有關汽車產業的各項政策法規正逐步完善,如去年,在新汽車貿易政策、取消許可證、實行品牌專賣以及落地完稅制等政策的共同刺激下,汽車消費市場的格局漸趨明朗;在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乘用車燃料消耗量制定限值以及“十一五”期間國家鼓勵發展節能技術產品的方針指引下,自主研發、節能技術產品逐漸成為企業產品研發方向以及用戶消費的導向;而維修新規和二手車新規定對兩大市場的健康運營也起到重要的規范作用。
這些產業新政,主要以鼓勵汽車消費、支持汽車產業發展為方向,對于促進汽車工業及市場的發展和繁榮,進行產業格局的調整、引導健康消費都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不難看出,政策因素對汽車市場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大。
2006年1月1日,我國進一步降低了進口汽車關稅,其中進口小轎車、小客車、越野車等整車的關稅由30%降至28%;4月1日起,新消費稅開始實施,可以說,新消費稅是國家鼓勵小排量車的重要舉措之一;同樣從4月1日起,北京市正式解禁限小,為全國范圍內解禁限小做出了榜樣。
此外,規范汽車中文標識、交強險正式實施等汽車產業政策也在有條不紊地落實著。而且,從7月1日起,《汽車側面碰撞的乘員保護》和《乘用車后碰撞燃油系統安全要求》兩項強制性國家標準也開始實施。另據媒體報道,有關部門正在醞釀針對汽車油耗的新政策。這一系列已經發生的變化和趨勢都證明,這兩年,我國的汽車新政策建設在不斷提速,汽車社會的基石在逐漸牢固。
然而,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疑慮。他認為,與汽車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汽車新政策目前還沒有走出尷尬的“追趕期”。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的各項汽車新政策都多少帶有“惡補”的味道,至今仍然杳無音信的汽車“三包”法規已經讓消費者等得望眼欲穿。
除此之外,汽車產業政策的落實和實施過程中出現的變味和縮水也令人擔憂,一些部門和地方政府為了維持既得利益,不惜陽奉陰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以解禁限小為例,雖然國家發改委、交通部、國家環?偩值攘课缇吐摵舷掳l了《關于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的意見》,但卻仍有不少地區公開限小,使得該政策的效應大打折扣;另外,雖然目前距《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出臺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了,但實施效果卻令人懷疑,汽車大賣場也并沒有因此退出歷史舞臺。
專家稱,汽車在我國只是個新的行業,發展時間短,進入家庭還只是近些年的事情。因此,汽車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是不可避免的。隨著整個產業的發展完善和政策的規范,產業新政將成為中國汽車發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