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探訪恒大汽車工廠 首富2800億花在哪里
在許老板的身上,我們真正領悟到“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雖然這段子在網絡上已經用爛了,但本人還是忍不住用來形容許老板“霸道總裁”為車癡迷的人設。自從與FF分手后,恒大更加瘋狂地買買買,其掃貨能力堪比中國大媽,不信請查看下面的“購物清單”:
恒大集團關于造車投資收購的重要節點 | |||||
時間 | 投資項目 | 金額 | 布局范圍 | ||
2018年9月 | 入股廣匯集團 | 145億元 (后增資78億元) | 整車銷售、汽車租賃、二手車等 | ||
2019年1月2日 | 成立“恒大智慧充電” | 1億元 | 充電樁、軟件技術研發等 | ||
2019年1月15日 | 收購NEVS國能51%股權 | 9.3億美元 | 整車制造 | ||
2019年1月24日 | 收購卡耐新能源58.07%股權 | 10.6億元 | 動力電池生產 | ||
2019年1月29日 | 與科尼賽克組建合資公司 | 1.5億美元 | 研發和生產制造新能源汽車 | ||
2019年3月15日 | 收購泰特機電70%股權 | 5億元 | 輪轂電機及其控制器系統 | ||
2019年5月30日 | 全資收購英國Protean | 未知 | 輪轂電機 | ||
|
當我們還在計算著如何在618享受“滿300元減30元”的購物津貼時,許老板為了構建所謂的“新能源汽車帝國”已經花費了3200多億元,并說:“我們現在都是談及千億的事,幾個億的事就不說了”。從上游的輪轂電機、動力電池到下游的零售、充電服務,恒大的布局無縫接駁,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已經基本成形。
其中,國能NEVS成立于2012年,看似名不見經傳,但也有不少閃光點:能生產以薩博平臺為基礎的純電動車型;手握新能源汽車雙重生產資質。恒大的第一款量產新車將會是國能NEVS 93,相比市面上繁多的新能源汽車,其競爭力并不強。
該車型基于2003年的薩博9-3平臺“油改電”而來,原計劃今年6月投產,但據聞因為技術試驗問題,難以避免造車新勢力量產交付跳票的通病。
另一方面,恒大還攀上了經典超跑品牌科尼塞克,雖然不走量,且不足以與法拉利級別的超跑品牌媲美,但至少能在短期內幫助恒大打造出諸如蔚來EP9、特斯拉Roadster這樣高端化的產品,進而拔高形象。
至于新能源汽車最為核心的部分——電機,許家印更為偏愛輪轂電機,一口氣收購兩家輪轂電機企業,一是持有荷蘭e-Traction股份的泰特機電,二是英國的Protean。但輪轂電機對車輛穩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更苛刻,門檻技術更為高,難以成為主流的技術路線。
電池方面,恒大也信奉買買買的模式,它所“選購”的是卡耐新能源,相比寧德時代、松下等這些擁有成熟與廉價的產品解決方案的廠商而言,還顯得稚嫩。
雖然恒大擁有了以上多項技術的加持,但都不能適用于國能現有的造車平臺,技術能否全部整合還是未知數。按照恒大相關技術人員的說法,全部技術都需進行調整,至少也要到2020年才有可能為恒大所用。
所以,買買買并不意味著恒大就能發揮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應。一條完整的汽車產業鏈包含研發、制造、銷售到售后等環節,其中牽涉到各個行業和技術,更是包含中外管理團隊的溝通磨合,這樣“拼湊”起來的版圖往往需要更長時間的協同融合,并非能一蹴而就。
雖說技術到手了,車也準備造出來了,但賣得好不好才是決定恒大的汽車帝國能否真正稱霸的決定因素。如果要實現許家印立下的flag,5年內成為世界第一,并不是靠耗資上千億,說起幾句口號就能完成的。
像目前領跑國內新能源市場的比亞迪、北汽新能源、上汽,其新能源汽車年銷達到百萬輛需要幾年時間的積累,以比亞迪為例,2018年的銷量為25萬輛,要達到百萬輛級別的銷量談何容易?
再加上,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增速放緩,5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0.4萬輛,僅增長1.8%。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車銷量將出現新一輪波動。背后最大原因是,國家補貼新政即將在6月25日生效,補貼全面退坡已成事實,某些熱銷車型的補貼最大降幅可達到5-6萬元,肆意增長的國內新能源市場正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新能源市場的風口將逐漸收窄。
大環境風云變幻,車企內部也在進入競爭白熱化的全速競跑時代,諸如豐田、大眾這樣的大牌車企在近一兩年內不斷加碼中國新能源市場,他們有的是百萬級別的銷量基數,有的是強烈信仰帶來的品牌影響力,這是恒大無論如何瘋狂燒錢都不能在一時之間買回來的。所以,留給恒大造車的空間在一日日地縮小。
不過也別忘了,許老板是機智的生意人,擅長立各種flag,在當初投資廣州足球時,就抒發出“5年內拿到亞冠”的壯志,為此不惜花重金聘請外援以及“神級教練”里皮,一輪輪瘋狂燒錢后,恒大足球已經成為斬獲中超7連冠,亞冠2次登頂的艦隊。
同樣不計成本的燒錢模式,被再次復制在汽車產業上,同樣是請技術的外援,但不同的是,造車可是一門復雜的技術活,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沉淀,這不止是3年、5年就能完成。
參考大眾、豐田兩家全球最大的汽車集團,都是通過幾十年的時間才鑄就成今天的成績,他們試過錯,同樣面臨當下新四化轉型的壓力。對恒大來說,買技術是可行,但后續的技術協同融合、產能落地必定難上加難。
最后,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上,有錢是否真的可以為所欲為?誠然,錢可以讓人為所欲為,但同時錢又不是萬能的,因為它買不了時間,技術、品牌影響力并非一天就能形成。
我們在廣州南沙所見的恒大工廠還是一片荒地,而之前在上海看到特斯拉工廠則是24小時加班加點趕工建廠,誰是紙上談兵,誰是行動派一目了然。前者怠慢的項目進度顯然將影響其投放市場的節奏,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瞬息萬變,如何最快將產品投放市場,搶占市場先機必然是每一家車企的必備課題。
汽車市場處于動蕩不安的局面,政策的多變化、消費者的需求多樣化都會讓市場產生許多不確定的因素。關于恒大的造車夢成與敗,相信不久后,隨著新車的上市,市場將交出最準確的答案。(文:太平洋汽車網 曾惠君/攝:太平洋汽車網 謝鵬&熊睿鋒)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