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控股大眾 意在立足中國主攻豐田
歐洲人的復雜心情
2005年9月,保時捷出資逾40億歐元購進大眾汽車公司27.4%的股份,成為大眾最大股東。2007年2月,保時捷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大眾近3.6%的股份,所持大眾股份達到31%。此時的保時捷已經踏上了全面收購大眾的道路。因為根據德國的法案,保時捷持有31%的大眾股份,已經超出了規定的30%的限額,就必須履行股東全面收購要約。2007年6月,保時捷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決定把公司名字更改為歐洲保時捷汽車控股股份公司。
《大眾汽車公司法案》是二戰后德國政府出于保護政府對大眾汽車控制權,防止敵對企業惡意收購的一項法案。這一法案規定:任何大眾公司股東不論其持有多少股份,都不得行使超過20%的表決權;同時,涉及公司收購等重大問題需要超過80%的多數票才能通過。德國下薩克森州政府持有大眾20.3%的股份,是大眾的二掌柜的,其手中的表決權足以否決保時捷收購大眾。
為了能順利完成對大眾的收購,保時捷向歐洲法院進行了申訴,2007年11月,歐洲法院裁決《大眾汽車公司法案》為不合理的法案,作為大眾的第二大股東德國下薩克森州政府就需要出售手中的股份,如此保時捷手中將會擁有超過51%的大眾股份。
其實德國政府并非不希望保時捷與大眾的強強聯合,政府所擔心的是保時捷收購大眾后,將會進行裁員,而大眾公司的員工就此將會面臨失業的風險。
但是,在更大的背景上來觀察,此次合并將對歐洲汽車工業發生產生巨大的影響。
2007年,豐田與通用打了個平手,但是通用現在是特護病房的危重病人,而豐田身強力壯,精力充沛,在征服美洲之后,下一個目標就是歐洲,歐洲人不得不早作打算。
歐洲現有的汽車工業中,英國汽車工業早已經被當作“二手車”賣過多少遍,法國汽車工業一向不愿意走出歐洲市場,意大利菲亞特訛了通用一筆,剛剛緩過一口氣,只有德國汽車工業尚能在全球有所作為,大眾已經是第四大汽車公司,而通用和福特面臨衰落的情況下,它的前面只剩下一個豐田。無論是品牌價值還是市場策略,只有大眾才有與豐田抗衡的實力。
有消息稱,德國大眾將目前世界第一大汽車廠商日本豐田當作“假想敵”,旨在2014或2015年超越豐田。但是大眾公司似乎缺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基本上處于守勢。孫子曰:“備前則后寡,備后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故“守則不足,攻則有余”。所以當通用和福特轟然倒地,豐田亮劍歐洲的時候,大眾將首當其沖。與其讓日本人各個擊破,不如聯合起來背水一戰。
國內網站上有人議論收購大眾的事,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有的評論說肥水不流外人田,大眾最終還是德國的。歐洲人大概也這樣想。
爭奪中國市場是最后的決戰
豐田社長張富士夫說“如果在中國市場取得了成功,就意味著豐田公司向全球化走完了最關鍵的一大步。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中國市場第一!薄T泝啥葥呜S田中國總代表的服部悅雄認為,今后十幾年乃至二十幾年,中國市場對豐田公司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對世界上主要的汽車廠家都可以這樣講。豐田要想在世界上占據領先地位,取決于我們在中國能占到什么地位。
今年上半年,國內乘用車銷量前十名的企業是:
上汽通用五菱 318758輛
上海大眾 272009輛
一汽大眾 268709輛
上海通用 231837輛
奇瑞 208466輛
一汽豐田 200195輛
長安 165335輛
北京現代 164793輛
東風日產 159278輛
廣州本田 142335輛
通用汽車2008年上半年國內銷量共計59.01萬輛,同比增長12.7%。大眾今年的增長速度很快,銷量與通用很接近了。大眾汽車公司2008年前6月在華(包括香港和澳門)汽車銷量同比增長23%,達到53.16萬輛。 而豐田的增長速度更快,2008年上半年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累計銷售汽車約28.5萬輛,同比增長34%。
大眾最大的問題來自內部,這一點地球人都知道。
相關新聞:
Porsche保時捷榮獲“最佳引擎性能獎”
限小政策車企叫苦 誰敢效仿保時捷維權
保時捷Cayenne GTS上!敖治琛 售135萬